【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

【毕业 X 年】由麦青 Mandy(资深营销人,公众号:mqzwp2015 )发起,历时 5 年,策划成书。现入驻 SocialBeta 职场专栏——想和你聊聊人生路上关于「选择」的那些事儿。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征稿与采访一系列真实人物在毕业X年当中真实的人生/职场故事,揭示一代人或几代人在整个大时代背景下的「选择命题」,进而让整个时间轴上所有人都有感悟或启发。只要你觉得有趣,有真诚真实的人生故事想和麦青聊聊,就请联系我们,详情请戳:【寻人启事】我们想和你聊聊「毕业 X 年」这件事儿。【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文 | keely一、因美妆史与麦青姐结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麦青杂文铺的小粉丝。当《毕业 X 年》系列推出的时候,我津津有味地追着连载,没想到自己也有被邀稿的一天(笑)。其实思考了很久该如何下笔,因为感觉自己的个人经历对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参考性(甚至可以说的上略有争议),但回头看看一路走来,其实也经历了不少。借着这个机会梳理一下这几年来的感悟体会。但愿也能给看官们一些思考或启发,最不济至少希望能博君一笑吧。关于经历刚开始为什么我会怯于下笔呢,其实主要因为我的背景和经历比较小众。作为一个非典型 ABC,我从小在香港长大,接触的环境亦中亦西,在国际学校和本土大学间度过了一段非常多元的求学时光。西化的高中背景为我带来了流利的两文三语,开放的文化也养成了我对自己偏科的放纵,和诱发了对 marketing 的兴趣。靠着 IB 的好成绩,我顺利地进入了港科大比较有名的商学院,主修 Global Business 和 Marketing。不够扎实的理科底子让我吃尽了苦头,学业以外的各种活动也分去了我的心神。我曾经试过单学期 GPA 1.7 差点被劝退,最后靠着偏科策略性地才能成绩拉回二甲。这时候的我,跟身边大部分同学都不太一样。我对自己的事业规划只有模糊的喜好概念,但并没有确实的念头或追求的目标。换句话说,当同学们已经在谋算投行 offer 时,我还在兴致勃勃地试妆拍妆写博客,干着长辈们认为不务正业的玩意……(误打误撞地走上美妆博主之路,也是天意)大学三年,别人的实习资历都是各种高大上,就只有我满纸都是香水美妆杂志社。毕业倒数六个月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复数以上的优质 offer,就只有我慢悠悠地连 CV 都没写好。闺蜜和老妈天天在我耳边碎碎念,但我就是懒得动。最后找工作居然非常顺利,绝对是意料之外……一向自认是个活得非常任性的人,想玩学生社团,就拼了小命燃烧青春地玩。不想做学渣,就努力把成绩拉回去。没动力找工作,就真的指头都不动一动……适逢其时某 4A 来我们学校开招聘会了,我看了看感觉他家业务范围还挺符合我喜好,就投了简历,最后过了两轮面试,挺轻松地拿到了 offer,顺利得让人咬牙切齿。我娘到现在说起都在翻白眼,说你这丫头真是狗屎运(广东话叫死好命),就没见过别人求职能那么儿戏又那么顺利的。这是我唯一一家投报的公司,最后也只拿到一个 offer,完全不会选择困难。瞧,我就说没什么参考性嘛(摊手)二、玩完最后一个暑假,遗憾地告别学生时代,开始了广告狗生涯。不得不说管培生真是一个绝佳的过度平台,即使各种 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 在香港有着廉价劳工的恶名,我也非常感激公司给我的这个机会,能够亲身经历一家成熟完善的广告集团旗下的各种 business unit 是如何运作的。虽然各部门接触的资历不长,但有心的话,依然可以从日常观察交流中获益良多。一年的管培生涯完结之后,也到了下定决心选择归处的时候了。一家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gency,组成人员不外乎三类:执行,策略和创意。我这个人优点没多少,自知之明算一个。执行是我弱项中的弱项,并非看不起 AE,但的确技能和兴趣方面都属性不太相合。虽然知道策略很少招人,还是决心试试看。几经争取,留在了策划部里面的 consulting。这里有能力出众睿智开朗的英国大 boss,也有傲慢不友善很难沟通的前辈。作为食物链的最底层,踏足职场的第二年,我度过了一小段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时光。偶尔几个 project 符合个人喜好私心比较卖力,出来成果也能获得上司和客户们的肯定。私以为在 agency 这种比较西化的环境,企业结构非常扁平化,并不讲究上司下级论。只要展露相应的能力,就能得到合理的曝光。不是没试过被不友善的前辈刁难,也曾经想过要因为管理不好上级关系想离开。但之后要好的同事劝我留下了,理由充分:你的职业生涯还很漫长,之后几十年,他也绝对不会是最贱的那位。你跨不过这个坎,遇上下一个会更辛苦。何不就把这当做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呢。冷静下来想了想,也对哦,而且我明明没错,为什么投降是我?努力汲取周围人的意见,摸索贱人相处之道。结果还是不错的,我没研究出怎么和平共处,但反正熬到他走了(哈哈哈哈哈哈)【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三、工作了两年有余,三年未满。本以为前辈的离去会让我神清气爽,没想到噩梦这才刚开始来临。一向戏称咨询是 agency 中的 start-up,策略又是 agency 中一个不太稳定的变量。(执行策略和创意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以再写三万字,这里就不作展开了。)从去年的 11 月起,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几乎同一时间接手双位数的 project 和 pitch,创下连续 6 个周末没放假回公司加班,52 小时没合眼,每周工作 90-110 小时等等可怕记录。拿着白菜的薪水,干着投行的工时,强度之大连四大的会计小伙伴都为之咋舌。那段时间,家母心疼我,天天逼我辞职。闺蜜也是各种劝,觉得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我不累吗?我累啊,辛苦啊,焦虑啊。可是想到找工作又要重新写 CV 面试什么的,我就颓了。默默想着做完这个 pitch 就去投。结果当然,pitch 无止境,简历做到一半,依然还没投出去……#论拖延症末期如何弃疗#为什么工作强度会突然暴增?固然有大环境的因素(香港经济不好……)同是也有每一家公司都无法避免的各种内因。虽然破事烂摊子滔滔不绝排山倒海,然而危亦有机,尽能力以内全力以赴,获得各种高层 CXO 的肯定和赞赏,对我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愉悦和成就感。能直接跟各种业内大牛合作共事,也是快速提升眼界能力的珍贵学习机会。最忙碌的时期过去(?)之后,公司摘去了我 junior 的 title 成了正式咨询师。感觉刚开始润色的简历又要封尘了……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基本顺着时间线概括了过往几年的经历。希望没有太沉闷(反正跳过了也没损失)现况就是转正之后独立作业,工作维持在一个比较大但还能喘气的强度。间中跟小伙伴八卦下办公室政治的光怪陆离。再次回顾自身,优势算是工作能力比较强,(但并没有某个突出的强项/领域)缺点也同样明显:缺乏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几次跟实习生撕逼(?)让我疲于奔命,快要抓狂的我还是比较安于独来独往。最后,一些关于职场和新人的反思,整理出来给即将踏进职场的你。无论哪行哪业,希望也能有所得着。

1. 要为自己负责,没人有责任跪着 spoonfeed 你(手把手带你)职场不是学校。不会有人给你划重点圈考试范围。不要抱怨分配给你的活「展示不出工作能力」真的有心,倒咖啡也能从旁观有所得着。要保持对知识的饥渴,不一定是硬技能,也可以是待人接物之类的 soft skills。观测也是学习的一种。如果你自己都不动脑子,别人凭什么帮你思考?

2. 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不要迟到。不要推脱。怪责别人推脱责任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辜。有错就爽快认了,但更重要的是,要认真思索如何避免再度发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错能改是有目共睹的美德。

3. 可以任性,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天作地都没问题,总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你给别人添了堵,总有一天会加倍奉还。进了职场就是整体的一部分,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想你的任性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后果。我经常 3pm 回家睡觉,但 10pm 爬起来干活,天亮了就收拾电脑准备上班,10am 汇报。要拖稿要吃 3 小时午饭要赖床,其实都可以。关键是要认知到任性会不会造成后果,以及这个后果你负不负担得起。

4. 不要坐井观天。多关注行业资讯,多订阅几份刊物。我现在固定关注的关于广告行业动态的,包括 CampaignAsia 和 AdAge。墙外可以在脸书关注 Madman’s Monologue,公众号方面我有关注麦青杂文铺(硬广 233)公关类别有风和日丽和 PR 公敌。专业兴趣方面有千奇百趣的好奇心日报,还有专注时尚零售行业动态的无时尚中文网。作为深度阅读上瘾症患者,无法减少阅读量,只能尽量多看干货少看网文 orz……

5. 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是一种优势。注意我说的是客观。多找同事同学好友上司恩师聊聊,厚着脸皮去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么样的。都说知己知彼,你连自己都不了解,如何在任何领域中旗开得胜?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即使无法根治,至少也能多点时间思考如何善后改进。

6. 随时备份。IT 都是渣。升职的时候公司把我的古董 mac 给换了。IT 传输资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把我有史以来的所。有。档。案。全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不……总之。要备份。有备无患。现在想起来手都气得在抖。

7. 要主动也要取舍。这不只是给你们的建议,也是对自己的反思。虽然很多时候感觉船到桥头自然直,但其实想想,有时候会觉得如果可以更主动,其实事情能解决得更好。不过,不要盲目把所有责任揽上身。你不是救世主,地球没了你也依然会转动。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能合理分工合作,大多时候都比单打独斗强。主动不代表盲目。掌握主动权,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       

其实本篇也是拖延症的产物,我正呆在 office 加班却不想干活……于是,写完这篇,也该回去工作啦。本篇随笔的命名,想了很久。【在舒适圈中挣扎】和【任性地负责】,感觉都是挺恰当的标题。会采用前者是因为感觉更有共鸣吧。我一向是个不爱冒险的女生,狂热于自己爱好的一切事物,但对自我认知中能力以外(比如金融)的东西避如蛇蝎。现在的状态很矛盾地在我喜爱的领域中不断挑战着我的极限(比如多久不睡觉)……用俗套的句子来形容,就是痛并快乐着。什么时候会抹干净简历上的灰尘重新出发,对我来说依然是个未知。借着这个机会系统地梳理这两三年的经历,但愿我的随笔能让你觉得有点意思。再次感谢麦青姐创立的这个系列平台,让我们不但有幸得窥别人经历的一角,也能分享自己职场事业中的感悟。


麦青八大问1.你对幸福和成功的定义,在毕业前,毕业后分别是什么?

毕业前的成功是挣很多钱,幸福是把钱都花掉。毕业后的成功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挣很多的钱,幸福是把钱花掉之余还能有空睡饱。

2.请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如今的社会,和你这一代人。

现在的社会:浮躁,多变,信息爆炸我们这代人:自我,多元,灵活多变

3.分别用三个词形容你毕业前,毕业后的状态

毕业前:无所觉的幸福,浮躁的自信,被动的任性毕业后:长期缺觉,渴望表现,轻度焦虑

4.人生状态打分

2.5 吧。比较中庸。如果是私人生活,1 分,为工作牺牲太多了,包括健康和体型。事业发展的话 4 分?进度还是很满意的,期待之后的发展。

5.最不满意和最满意

最不满意:无法自我达到一个很安逸的共识,经常在放任自己的任性和学习自我管束之间徘徊不定。最形象的例子:下班到底该吃顿好的还是去健身?最满意:职场上的曝光率和成就感

6.如果重新来过,你会怎样选择

不觉得我有做过取舍的选择,一直都在 follow my heart。重新来过大概是副业(美妆博)打理会更上心点吧。读书的时候挥霍时间,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实在分身乏术。

7.给过去和未来的自己,分别说句话

过去的我:别吃了,赶紧去试色未来的我:要是挣钱不够我花,揍你哦

8.在校学生一句话

别装逼,你真的没有什么逼可以装。保持谦虚,得着更多。


你也想和我们聊聊有关于你【毕业 X 年】故事? 真巧,我们也在等你:【寻人启事】我们想和你聊聊「毕业 X 年」这件事儿【毕业 X 年】毕业 2.5 年:在舒适圈中挣扎别装逼,保持谦虚,得着更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