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精选】栏目致力于网罗 SocialBeta 每月推送的优秀好文,会涵盖过去一个月的 SocialBeta 专访、精彩案例、案例合集、各方观点以及营销资源等多类别优秀文章,试图为营销人带来更全面的灵感与资源。
SocialBeta 专访


品牌命题,选手参赛的广告赛事并不新鲜,但今天夏天,金投赏和微博联合举办的品牌命题大赛,却鲜见地加入社交传播元素,进入最后五强的选手作品被投放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由最终的传播效果作为主要评选标准。面对出题品牌麦当劳的 Brief,利欧数字网络旗下的琥珀传播、二更、华扬联众、华邑品牌数字营销,以及麦肯健康联手麦肯香港 McCann & Spencer 给出风格迥然的作品。24 小时内,SocialBeta 紧急采访了 5 家创意代表,为你深度解读创意背后的故事。


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把广告这门生意做得更大呢?已经坐拥微信、QQ、IP 资源等多座金矿的腾讯,最近给出的答案则是「整合」。


知乎进来品牌动作频频,与必胜客打造知乎主题餐厅后,又和饿了么一起推出了快闪店「知食堂」,热闹背后,知乎有哪些变化,SocialBeta 专访了知乎商业副总裁高强,深入了解了从小众知识社区向大众化的知识平台转变下的知乎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知乎提出了知识营销概念,想要打造围绕用户价值的泛知识内容营销方式,如果在知乎与必胜客、饿了么的合作中,你还没看懂知乎的知识营销,不妨阅读此文。
观点


本文是 SocialBeta 对上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知识营销」概念背景的深入解读,同时也第一次正式提出「专业消费者」这一概念。如果你对内容营销并不陌生,那我们再将内容营销进行拆解:如果我们把常说的品牌要学会讲故事,以情动人,以及试图传递一种「内容的感染力」等方式概括为「故事型内容营销」。那么一股由专业消费者引领的知识型内容营销, 已经在不经意间燎原。专业消费者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距离不断坍塌下崛起的一批消费者,有着明确的消费目的,对品牌内容有着较高要求,同时还是具有专业说服力的潜在 KOL……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会觉得专业消费者和自己其实很像。


品牌扎堆嘻哈营销,如何权衡利弊;新浪上线微博故事,品牌主又多了一个打广告的地方……八月营销人该关注哪些平台和技术和热点,我们希望文中 5 个内容总结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启发。


MarTech 概念首创者 Scott Brinker 在 2016 年 12 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章,共计 5 篇,主题是营销的五个剧变。本文是第 2 篇。未来的公司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软件公司,未来和营销相关的软件应用都会建立在微服务架构上,他们没有外设,软件之间交互是通过 API 进行。
作为现代营销和商业基础设施中的首选架构,微服务(microservices)正在崛起。


MarTech 概念首创者 Scott Brinker 在 2016 年 12 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章,共计 5 篇,主题是营销的五个剧变。本文是第 3 篇。纵向竞争发生在一个渠道或者价值链之上,渠道的每个阶段或者价值链中的参与者,都从为消费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蛋糕中切分到一块利益。他们争夺的对象,是相对其他竞争者能从总体的收益中获得多少份额。


MarTech 概念首创者 Scott Brinker 在 2016 年 12 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章,共计 5 篇,主题是营销的五个剧变。本文是第 4 篇。可穿戴设备、机器人、AR 设备等等,不仅仅是硬件,也是新的客户端界面。从营销的角度说,它们是一个设备,更是一个媒体。 但在 MarTech 时代,不能单纯用媒体思维看待这些交互界面。它们其实也是数字化的交互机制。


宜家不仅提供全世界最具极简风格的家居,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秘密营销武器——宜家目录,宜家不仅把产品目录当成一个产品广告,更重要的是它将目录当成营销的核心。


谈到品牌命名系统你会想到什么?是一些单词、字母与符号的复杂组合,还是一堆乱码?命名系统的创作者们为每一个字母和符号赋予独特含义,但那些含义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时候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


移动广告欺诈问题日益严峻,背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侵入企业网络已经成为移动广告欺诈的终极目标。
品牌制片厂


在我们的印象中,很多国内招聘平台的广告总跳脱不出明星代言、空洞喊话的模式,但美国招聘公司 Monster 的新广告抓住了「人们会因为生存压力而被迫频繁跳槽、仓促解决自己职业选择」这个洞察点,邀请全球顶尖影视特效公司 The Mill 制作了一只「紫毛怪」来帮你应对职场。这篇文章,可以让你看到招聘公司广告的另一种可能。


纸媒市场被挤占,所有人都在说传统杂志日渐式微,但也有些新兴刊物开始寻求另一条出路。一年前停刊的《新视线》杂志与纽约时报合作重新脱胎成了专注于旅行领域的杂志。当然,对于刊物来说如果只是纸墨痕迹并不出奇,精彩的是创刊号他们邀请影星陈冲,拍了一支 11 分钟的记录式小短片。关于杂志影像化的一些思考,我们采访到了「手握」《NYT Travel》、《T Magazine》、《Wallpaper》多个畅销杂志、栩栩华生传媒的 CEO 冯楚轩。


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很多劝说自己去挑战去叛逆去改变的品牌,要不是作要不就是用力过猛,那么年轻人眼中的「酷」到底是什么?先锋品牌 Diesel 在这支最新的品牌影片中给出了答案:接受不完美、与自己达成和解是比叛逆更酷的事情。通过关注时代和个体,不断对那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发声,Diesel 所宣扬的精神逐渐成为启发年轻一代重新审问世界的力量。「我们想成为大品牌中最酷的,而不是最大的品牌」。 Diesel 的这句话可以给许多热衷「表面反叛」的品牌一个启示。


现今酒的品类层出不穷,之前备受年轻人推崇的绝对伏特加似乎已经不再流行火热。他们的全球品牌总监说,全世界的每一瓶绝对伏特加其实都是来自瑞典的同一个农场,它比你想像得更精致,然而这些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没错,曾经绝对伏特加那些经典的酒瓶平面广告已经无法达成和年轻人的有效沟通,于是最近他们开始转战视频,邀请《地心引力》、《鸟人》和《荒野猎人》的摄影大师艾曼努尔 · 卢贝兹基执导了一支广告片。从这个片子里,我们也能窥探出这个烈酒品牌想要唤回年轻受众的迫切心情。
案例





9 月最不容错过的 40 个国内营销案例,这个月最值得关注的营销现象包括:品牌开始用新的广告形式包装打折促销(eg:网易严选 「四舍五不入」活动);在公益营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到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让公益更平等、更纯粹(eg: 汉仪字库推出阿尔茨海默病字体)……





九月海外营销都有哪些新现象?苹果发布会新品广告再次成为业界标杆,引领广告界时尚潮流;耐克运用黑科技推出新球衣和跑鞋个性化定制服务,技术与营销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这里为你推荐了九月最值得关注的 40 个海外案例。


除了在科技领域吸睛,苹果还是广告界当之无愧的「时尚弄潮儿」。同往常一样,今年苹果发布会的新品广告也让人津津乐道。时尚酷炫的快闪视频,主打「情感牌」的温情 TVC,苹果发布会的亮点,看这几支广告就够了。


品牌举办 TED Talk 并不稀奇,但主讲人是已故的创始人可是「活久见」了。在 170 周年纪念日上,啤酒品牌嘉士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去世 130 年的创始人「死而复生」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人生哲学的演讲,可以说这个起死回生的脑洞开得既认真又有趣。
报告


汉威士集团在全球 32 个国家地区对 12000 人进行名为「未来性别中立」 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未来可能出现性别中立主宰社会的现象。这会给营销人带来一些怎样的思考呢?
Inside Office


奇妙研究所背后的执行者是谁?这些创意是如何产生的?来跟 SocialBeta 一起走进这家位于杭州的新锐创意机构——伍休文化吧。
下一个营销大师


因为新兵训练营,让 Moona 跳出杭州加入了上海营销圈;也因为新兵训练营,让 Moona 遇到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老板,加入了 Amber ……


「想法 solid实 力够硬;play with youth culture 玩儿得够燥;迅速反应新趋势、新文化、新内容」的Girl!


阿拉伯语言本科、导演专业研究生、社交媒体达人、知名美食和时尚 KOL、Balenciaga 社交媒体主任……在每个阶段都拥有多重身份的 Mary 如何管理工作与生活。The happiest people are busy, but don’t feel rushed.
实习那些事儿


我认为实习生还是得踏踏实实的干,主要是以学习为主,肯定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实习也是一个我们对于校园与社会的连接点,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
8090 在职场


80% 的初创公司,都不适合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话。


「猝死一分钟」, 意思就是还没准备好,就已经被面试官淘汰了的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