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拉开战争序幕,一年一度的双 11 又再次吹响了号角。说起双 11,过去你对于它的印象是什么?可能会是阿里、京东等平台巨头的巨额补贴,也可能是各大品牌商层出不迭的营销活动,但绝不会是村里头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家附近的羊毛衫工厂又卖出了多少件产品,创造了什么样新的销售纪录。事实上,深受「二八法则」和「马太效应」的影响,过去双 11 的主体往往是头部大品牌商,而广大中小商家却长期在双 11 这一重要营销节点中缺位、举步维艰地生存,既缺乏平台流量政策的扶持也鲜少有消费者问津。但这一情况,在今年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方面,特殊的商业环境,倒逼着中小商家的加速进化,品牌及推广意识的不断增强让它们逐步站在聚光灯下;另一方面,在流量红利告尽的当下,各大电商平台开始重视对于中小商家的资源抢夺,希冀寻求「五环外」的蓝海市场。在早前 8 月,阿里就曾透露今年将有 500 万中小商家、新国货商家、外贸企业、产业带工厂、农产品商家参加天猫双 11,而它们当中首次参与「双 11」的新品牌就多达 5 万个;此外,京东在双 11 沟通会上宣布一系列对于中小商家的扶持政策,而此前淘宝、拼多多更是相继联合厂商开设「一元更香节」、「真香节」……电商平台释放出的强烈信号,让一切似乎都指向着一个事实:如今电商的增量更来自于中小商家的增量。在这一大背景下,已有不少嗅觉敏锐的品牌和平台开始抢到了先机,过往我们认为面向大品牌和城市消费人群发起的营销战役如今也更多地向中小商家倾斜。比如近期,IMS 天下秀旗下的红人广告投放平台 WEIQ 就以「双 11 找网红推广,就上 WEIQ」为主题,针对中小商家的营销痛点,向它们科普双 11 网红推广的正确姿势,而从 Campaign 的整体策略、传播方式以及人群定位来看,其中也有对于「中小商家营销」的不少借鉴之处。土味营销,融入中小商家话语圈层整体营销策略上,WEIQ 采用的是更贴合中小商家生存语境的「土味营销」。去年春节,《啥是佩奇》广告片的刷屏级传播让更多品牌尝试走入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也让「啥是 XX」句式成为充满乡土气息的表达,那么「啥是 WEIQ?」,对于这一大众认知中的陌生化概念,WEIQ 选择用一支洗脑广告片来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