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活动非 SocialBeta 官方组织,发布为传递更多资讯。图片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疫情之下,不少中国企业的国际拓展遇到新的挑战和质疑。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中国企业如何调整传播步伐,持续塑造品牌声誉?由此,在 2 月 25 日,全球领先的新闻发布服务和赢媒体管理软件供应商美通社以「中企出海传播年度回顾与趋势展望」为题,邀请了媒体及专业传播服务机构的嘉宾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线上分享,在新年开局之际为大家提供思考新基点。美通社 海外高级传播策略顾问 周子瑄:海外传播热度不减,RCEP 区域带来新机遇
2020 年充满不确定性,企业传播的侧重点有何变化?根据美通社 2020 年的近 3 万亚太区客户的新闻稿数据,与 2019 年相比,公共安全类新闻稿数量猛增 562%。社会责任类新闻稿数量同比大增 60%。由于线下活动和展会受不同程度限制,展会新闻(-39%)和未来活动(-28%)类新闻稿数量下滑了。
在 2020 年,亚太企业所发布的通稿新闻数量同比增长了 5%,美国、西欧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传播的主要市场。随着中国在 2020 年 11 月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企业传播可考虑突出管理透明度以及对区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民生福利的贡献。一见塑造 CEO 王丽丽: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对于企业出海,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跨国并购「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 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以《美国工厂》纪录片为例,企业需要多关注跨文化沟通及意识形态偏见的挑战。
品牌建设才能实现长远营销目标中国企业仍然缺少利益相关方洞察,以及针对国际公众和媒体比较关注的领域的定制化内容并持续输出内容改变品牌认知。营销顾问 Les Binet 和 Peter Field 使用广告从业人员协会 (IPA) 数据进行调查,显示品牌建设才能实现长远营销目标。此调查也提到最佳的销售导向营销:品牌建设的预算比例是 60:40。因此,王女士建议企业配置 30-40%的市场营销预算做更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价值观传播,从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等不同维度,打造更立体和人性化的品牌声誉。前中国日报驻纽约记者 洪潇:企业主动传播意识增强,传播更本地化中国企业的海外传播意识越来越强, 曾经多是为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现在更多的是为了拓展企业、品牌在海外当地的知名度,辅助支持产品在当地的销售、企业在当地的运营。传播内容也从仅仅围绕产品发布、项目落成展开,到主动策划更吸引当地媒体受众关注的新闻。同时,中国企业海外传播本地化程度加强。例如,中国中车在美国里程碑式的事件都会通过结合新闻发布会和工厂开放活动的形式来做传播。洪女士建议,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海外商业环境,一定要主动地了解海外的社会人文环境,从而可以从当地媒体受众的角度来策划新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提供原创性较高的内容,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The Information 亚洲分社社长 Shai Oster:了解媒体的受众,并提供独家新闻素材
